close

■李宜霖



我租的房子是台北的老舊公寓3樓。住在2樓的阿嬤行動不便,需要坐在輪椅上,社工員有時會來接阿嬤去看病,協扶阿嬤上下樓梯。

可能我跟阿嬤很有緣,有幾次社工員來接阿嬤時,我剛好回家或是準備出門,我幫忙社工扶阿嬤,才感受到輪椅上下樓梯,生命接觸地上的重量。

社工跟阿嬤面向我,倒著下樓梯,我扶前端腳踏的地方,前輪浮空,後輪並腳下樓,後輪在每個階梯,都會有一次撞擊,那個撞擊對於一般人來說沒什麼,可是對於年邁的老人,承受的是更強烈的身體震盪,尤其有一層,階梯更多、更陡。

一般都是社工獨自一人做,我後來才明白為何還需要另外一個人,因為另一個人扶腳踏,能夠減輕下樓的撞擊,住在一樓的另外一位坐輪椅的阿嬤,就少了這個負擔。

對於從鄉下來的我來說,這個經驗是很強的都市印象,這個坐輪椅的阿嬤住在都市,鄰居互不相識,公寓裡沒有適合她的空間設計。

我開始思考,也許每一個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會遭逢到意外,有一天,坐上輪椅的會是我們,幫助阿嬤,其實是讓自己更強烈地體會到生命的脆弱。

人與空間相連的是緊密的生命韌帶,需要一個屬於社會的住宅,才能使這座城市居無定所的人們,自在地呼吸。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生命禮儀產業報導 的頭像
    生命禮儀產業報導

    生命禮儀產業報導

    生命禮儀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