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傳統的發展方式正在悄然轉變,廣西深入實施品質興桂戰略,堅定科學發展信心:全力打造品質經濟。  走“標準發展”之路   “牢牢抓住標準‘牛鼻子’,是發展‘品質經濟’的重要一環。通過實施‘品質興桂’戰略,將目前的‘數量經濟’轉化為‘品質經濟’發展,對於廣西打造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有著極其深遠的戰略意義。”  ——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振堂   李振堂告訴記者:廣西堅持走“標準發展”之路,已走出一片新天地。   2008年,自治區政府出臺了《關於實施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的意見》,加強了對技術標準發展戰略的領導。目前,全區共制定及參與制定了國家標準239項,行業標準149項,批准發佈廣西地方標準573項,建立了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地方標準相配套的廣西支柱、特色產業技術標準體系。有5項技術標準研究制訂成果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11項獲三等獎。   廣西質監系統積極引導企業採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主要工業產品採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已達到71.4%,其中重點產業主導產品達到83.2%。此外,全區質監系統還積極組織廣西強優企業申報組建全國標準化專業技術組織,目前已有15個技術組織獲國家批准成立,涉及機械、汽車製造、糖業、珍珠養殖等廣西支柱、特色產業,增強了廣西在技術標準領域的話語權。   李振堂坦言,近年來,廣西企業產品已在整體品質上有了很大改進,但仍與發達國家和地區存在差距,目前還處於產業鏈的低端,賺的是辛苦錢,不僅面臨著歐美不公平貿易壁壘的擠壓,還面臨著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和環境資源的約束,造成競爭力嚴重不足。其深層原因不在於個別產品的品質,而在於對整體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和品質的認知程度上。   李振堂認為,當前,標準化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組成要素,建設中國—東盟科技合作與技術轉移平臺、建設重點優勢產業公共檢測技術服務平臺,開展重要技術標準研究,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有利於提高廣西產品品質和規範企業管理,有利於推廣科研成果、先進經驗和發展新品種,有利於為解決市場爭端提供依據和降低技術壁壘風險。   “公共檢測平臺作為規範標準的重要載體,有利於‘品質興桂’戰略的順利實施,有利於廣西企業按照世界公認的標準體系生產發展。”  ——自治區品質技術監督局局長鄧于仁   鄧于仁向記者介紹,公共檢測平臺是實施“品質興桂”戰略的重要載體。目前全區質監部門正在積極推動公共檢測平臺建設,力求為廣西企業產品走出國門打造“世界標準綠卡”。   一是圍繞產業集群建設公共檢測技術平臺,爭取各級政府在各類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的發展規劃中支援公共檢測技術平臺建設。二是力爭用3至5年時間,在產品品質檢驗、計量測試、社會公共安全監測、重大基礎性先進製造技術檢測4個領域,構建以國家級質檢中心為龍頭、自治區級質檢中心為骨幹、市縣級質檢技術機構為基礎的公共檢驗檢測技術平臺。三是建設一批可為品質檢測提供技術支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區部共建實驗室和其他科研實驗基地。四是圍繞食品、汽車、有色金屬、造紙等支柱和特色產業發展需要,打造一批技術裝備精、檢測水準高、支撐能力強的品質監督檢驗中心、食品安全與食源性疾病監測和風險評估中心及重點實驗室。五是引導和支持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參與公共檢驗檢測平臺建設,強化企業自檢能力建設。  樹“自主品牌”旗幟



 “品質是企業生命國際化的通行證。品質過得硬,牌子叫得響,才能從容參與國際競爭。”  ——自治區品質技術監督局總工程師王凱志   王凱志自豪地告訴記者,近年來,廣西培育“品牌經濟”,枝繁葉茂,收穫頗豐。   2002年,廣西成立由自治區質監局牽頭、38家區直單位成員組成的廣西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其中,質監部門主要指導企業建立健全品質、計量、標準化、認證認可體系,推動企業實施名牌戰略。   2005年,自治區質監局指導柳江造紙廠制定漂白化學竹漿等產品標準,並作為廣西地方標準發佈,如今該廠竹漿產銷量全國第一。“柳州兩面針”在質監部門的幫扶下一舉成為掌握國家標準制定權、引領行業的名牌企業。柳州兩面針牙膏、柳工牌裝載機等一批中國名牌產品和廣西名牌產品不斷湧現。   2007年,自治區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實施名牌戰略的意見》,將名牌戰略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名牌戰略成為促進廣西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引擎”之一。   王凱志欣喜地說,目前廣西已獲得中國名牌產品20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7個,廣西名牌產品355個。儘管這些名牌產品企業占廣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僅為6.2%,但其完成的產品銷售總額、總產值、實現利稅總額分別占到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5.3%、43.4%和45.7%,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對廣西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達到29.07%,拉動全區工業總產值增長6.32%。   自治區質監系統開展“品質定市(縣)”活動,深化實施名牌戰略,已深入人心。據瞭解,目前全區64.5%的縣(市)都開展該活動,其中,賓陽、荔浦、平果3縣在2006年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全國品質興市先進單位”。   對於如何樹立廣西自主品牌?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振堂表示,廣西相關部門已理清思路,將通過四大舉措打響“廣西品牌”,推動“廣西製造”。   首先是加大對製造業、農產品、服務業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傳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消費者認可和市場評價為基礎的名牌產生機制。其次是鼓勵優勢企業積極爭創名牌產品,積極引導各類生產要素向名牌企業集聚,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力強的知名品牌,壯大一批在全國乃至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再次是鼓勵企業加大科研開發經費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品牌價值和競爭實力。第四是圍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在現代物流、旅遊、商貿、金融、交通、通信等主要服務行業,引進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的品質管制理念,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優勢和國際影響力的精品服務專案和服務名牌,發展競爭力較強的大型服務企業集團,促進服務品質提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吳家躍 吳彬 )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生命禮儀產業報導 的頭像
    生命禮儀產業報導

    生命禮儀產業報導

    生命禮儀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