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苦戰無人問 一朝成名天下知:盧彥勳的網球路(下)」(陳楷報導)
許多媒體在盧彥勳打敗羅迪克以後挖出這幾年的舊聞,提到盧彥勳過去比賽只有媽媽送球練習,跟哥哥擠旅館,房間還有跳蚤,似乎又重現紅葉少棒打輪胎拿冠軍的精神,好像越窮苦才越能激發鬥志;但職業網球是高度成熟的運動產業,除了資本密集以外也要投入先進技術,除了經紀人和教練,陪練員、防護員甚至穿線師都跟著球員巡迴比賽,必須靠團隊的力量才能達成最大利益。在現實的國際網壇,如果盧彥勳一直依賴家人土法煉鋼,不可能打到溫布敦八強。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在盧彥勳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面向國營企業遊說贊助,讓盧彥勳以最低限度的資本在海外征戰。「最要感謝李遠哲院長,這幾年來一路相挺,在他的幫忙下盧彥勳才有機會去創造成績;再來感謝中國石油跟中華電信,他們的贊助讓盧彥勳比賽沒有後顧之憂。說真的,點名也點不完,所有幫
助我們的人,我們都非常感激,有大家的幫忙,才有今天的盧彥勳。」
因為盧彥勳過去比賽連教練都請不起,更不可能找防護員,但兩年前在北京奧運時認識了運動防護員葉恩,成了盧家生命中的另一個恩人。葉恩過去長期擔任職棒統一獅的防護員,北京奧運時原本負責中華成棒隊的體能防護工作。盧彥勳在北京沒有教練也沒有陪練員,葉恩順手幫忙,雙方都合得來,這兩年盧威儒就請葉恩當防護員跟著盧彥勳比賽,賽前包紮賽後按摩,培養出革命情感。雖然盧家的預算沒有辦法固定聘請葉恩,但他總是隨叫隨到。「我們跟他合作,感覺就像一個團隊,我們就像家人。他關心盧彥勳的體能。他的薪資比起國外的要少,但他就說我們一起努力,把盧彥勳衝上來,這句話讓我滿感動。」
葉恩除了體能以外也關注盧彥勳的心理,覺得有問題就告訴盧威儒處理;更因為過去德國受訓,葉恩跟教練霍多夫可以用德文溝通,比賽場上霍多夫的濃厚德國腔英文有時候不容易聽清楚,葉恩還可以充當翻譯。「最重要的是他也是德國防護系統出來的,他會通德文,所以Dirk把他拉在旁邊,有時候Dirk講英文太專業我也不見得聽得懂,就跟葉恩講,葉恩講出來我們再講。」
盧彥勳今年上半年一度連打六個星期挑戰賽拼排名,完全放棄紅土比賽,沒想到快一年沒打紅土的盧彥勳面對種子球員盧比塞奇,三盤比賽拼得有板有眼,教練霍多夫已經看到希望。之後到德國訓練三個星期再轉英國參加草地賽季,盧彥勳在阿根廷體能訓練師的協助下加強下半身肌力,蹲得更低,發球威力更強,抽球也更平更猛,雖然前兩項草地熱身賽只贏了一場,但是盧彥勳知道自己狀況並不差;加上溫布敦前三場都沒有碰上種子,一盤都沒有丟,盧彥勳終於碰到了職業生涯三連敗的美國名將羅迪克。
「如果瞭解盧彥勳的人就知道,他的個性不喜歡輸同一個人。我相信他跟費德勒打也一樣,他輸一次,但是他就是希望有機會他要翻盤。所以這就是他為什麼打馬互,他之前輸了三次,一直想要贏。所以最近這一場打得很急,一開始有機會反而被翻盤。他就是維持那種想要求勝、不服輸的欲望。所以這場球他就抱著這樣的心態打。」
今年溫布敦,六屆冠軍名將費德勒在第一輪差一點爆冷輸給世界排名只有60名的哥倫比亞無名小卒費拉,盧威儒認為費拉完全有機會贏球,但是即將獲勝的時候沒有穩定下來,第四盤輸了以後決勝盤就一瀉千里,這種心態盧威儒非常熟悉,因為盧彥勳也打過太多功虧一簣的比賽;但今年的溫布敦一系列打下來,盧彥勳的心態提昇很多。「像之前比賽,對很強的選手,感覺有機會贏,可是關鍵拿不下來。這次他比賽都很沉穩,沒有那種慌張。比如搶七落後還是能夠整個穩定下來打比賽。」盧彥勳最後終於突破了這層心理障礙,在決勝盤扳倒了羅迪克,雖然目前生涯14場對陣世界前十名選手的紀錄,只拿下三場勝利,但盧彥勳打過溫布敦八強以後,自然增加對陣世界名將的信心。盧彥勳打完溫布敦以後,正式擠身世界前50名,按照ATP規定,除非大會邀請,將不能再打過去賴以維生的挑戰賽,他面臨的是更高層級的比賽,也會有更多機會碰上名將,得到更多國際媒體的關注。
盧威儒也提到,其實國際網壇目前的中堅份子,都是盧彥勳同一世代的選手。羅迪克是盧彥勳前一屆的青少年球王,十年前兩個人就在美國交過手,從小到大沒贏過,到溫布敦才報仇;球王費德勒則大盧彥勳兩屆;另外像瑞典大砲索德林、德國的科爾史瑞伯、芬蘭左手怪傑尼米南這些世界前30名的選手,都跟盧彥勳在青少年時期打過比賽,今年溫布敦的雙打搭檔提普塞拉維奇十年前也一起搭過雙打。這次差點扳倒費德勒的費拉,則是當年跟盧彥勳一起參加國際網總ITF青少年訓練營的隊友。
盧威儒認為,ITF國際訓練營是很好的經驗,不但鍛鍊球技也可以培養人脈,不過近五年的台灣傑出青少年選手都放棄機會,十分可惜。「以前盧彥勳、王宇佐都是從那個團隊出來的,可以增加語文能力,也可以認識很多朋友,但我也跟別人說過,比較可惜的是國內選手都不喜歡參加,像楊宗樺他們都沒有去。」
一次溫布敦八強,是盧彥勳網球生涯中綻放出最耀眼的一道光芒,振奮長久以來低迷的人心,也打響了台灣的名號。但回顧國內過去六年來只辦過一次男子職業網球賽,台北市的網球中心喊了十年只聞樓梯響,政府官員爭相拍發賀電恭喜盧彥勳,卻沒有人願意為台灣網球的軟硬體資源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方案。盧彥勳創造了歷史,但除了期待他再創高峰,如何能夠幫助其他球員跨入職業網球的門檻,才是有關單位應該規劃的目標。否則十年一個盧彥勳,終究也只是另一個奇蹟,而不是台灣製造的光榮。
文章來源: 中廣
- May 28 Tue 2013 11:14
十年苦戰無人問 一朝成名天下知:盧彥勳的網球路(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