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捐贈少數民族服飾逃漏稅事件持續擴大,除了國父紀念館之外,新竹縣政府也接受廿五位民眾捐贈八五一件服飾,並估價四.二一億元,讓捐贈民眾可以申報抵稅;但國稅局以實際購買價格核定捐贈金額僅一.一八億元,因此對廿五位民眾補稅九五八二萬元。
監察院最近調查,國父紀念館在二○○四年接受十六位民眾捐贈少數民族服飾九○三件,原本估價二億一○八五萬元,讓十六位民眾可申報退稅二四七○萬元;但北市國稅局發函重新鑑價後,實際價值僅二七八一萬元,共補稅五六六○萬元。
北市國稅局長陳金鑑表示,去年查核二○○五年綜所稅時,也發現類似案件,有廿五位民眾捐贈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八五一件,地方政府估價四億二一四五萬元,但國稅局以實際購買價格核定捐贈金額僅一億一八○○萬元,因此要求補稅。
媒體追問,公家機關開立高額捐贈證明,已涉及協助他人逃漏稅,是否應追究刑責?陳金鑑回應,國稅局已將案件移送檢調偵辦,追究刑責與否由檢調單位決定,但檢察官已偵查終結不起訴。
陳金鑑說明,實物捐贈逃漏稅的案例不少,且捐贈內容包羅萬象,除了少數民族服飾,還有土地、納骨塔位、股票、綠化工程、書籍、教材、試劑及門票等。北市國稅局二○○八年共查到一三七件、補稅二.三八億元;二○○九年查到一一九件、補稅一.七九億元;二○一○年查到五四件、補稅○.八四億元。
■更多報 稅相關資訊:《2011報 稅族必讀》
文章來源: 自由
全站熱搜